电机轴承位磨损原因及解决
电机是企业设备系统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传动设备。由于数量较大,因此损坏的概率也较大。常见问题有轴承位磨损、端盖轴承室磨损,线圈老化等。问题一旦发生如不及时解决,不仅轴承寿命、线圈保护套等受到影响,更重的是对企业的连续生产造成重大隐患,甚至导致连续化生产中断或停产。
下面我们来结合一个案例来重点介绍电机轴承位、端盖磨损的原因分析和更加可靠、及时的解决方案。
磨损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设备受安装、检修、润滑等不规范、不及时、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设备快损磨损;
2、受震动,压力、冲击等力的影响,造成配合部件的冲击磨损;由于金属材料强度较高,退让性较差,长期运行必然造成间隙的不断增大,因此磨损、裂纹、断裂等现象就有可能发生;
3、制造质量不高,热处理达不到要求等造成磨损,严重时轴头折断。
传统解决方法如电焊后机加工、镶嵌轴套、喷涂、打麻点、报废等,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生产的需要,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且对安全连续生产还埋下了隐患,如高温变形、裂纹等。
冷焊工艺是电机轴承位,端盖等磨损部位修复的一个非常好的修复方案。
冷焊技术的工作原理: 输入220V电压,经变压、整流、虑波R-L-C系统,在输出端形成高电流(3000A)、低电压(3V),使得在虚拟回路的基材与补材之间产生巨大电阻值,产生高热(1800~2200℃),完成熔化焊点所需热能的一次智能输出。因端子输出的作用时间极短,使得95%的热量用于熔化工件微区,剩余5%的热量在ms极时间内导散,所以微区以外保持冷态,无热变形,是常温焊补。
冷焊的特点:
1、基体与补材之间为冶金结合,结合牢固、致密;
2、常温焊补,基体不发热,不产生热变形,不出现裂纹,无退火软化、无硬点现象,无应力集中现象;
3、修复后可进行各种机械加工及喷砂处理等,不影响机械加工性能;
4、可现场不解体修复,因焊后修整量小,手工研磨即可达到使用要求。
下面是一个矿用的瓦斯泵轴承位置的磨损案例:
轴的直径是120mm,磨损量里侧约直径1mm,外侧60s,因磨损量较大采用冷焊工艺。
修复过程分析:首先,对表面进行清洗除油去锈处理。焊补底层至关重要,根据缺损量选择底层材质。
其次,轴承位磨损有偏磨现像,要随形焊补,尺寸不同的位置,焊补量相应的增加或减少。为保证后期研磨精度,焊补过程中坑洼或突起的部位要填平或打磨掉,使表层焊补平整;
再次,手工研磨,沿轴面做弧面研磨,根据侧边基准保证修复后为同心整圆,并保持原有的垂直度,使修复完成后的轴线在同一平面。根据轴承的尺寸要求,修复后的公差控制在双边0.02mm,并保证光洁度。
结语:泵轴修复后轴的硬度与基准位置相吻合,全部在HRC40以上,修补部位硬度高,耐磨性好,泵轴没有受到任何因焊补带来的影响。由于现场修补仅用了三天时间,既节省了时间和成本,也降低了因拆装而产生的配合上的隐患。